首先向各位股東致上萬分謝意,因為有各位的參與和支持,富同投資才有服務大家的機會!
2014年我們稅後淨利共計新台幣6,631,905元,公司資產為新台幣95,783,246元,債務為新台幣1,372,390元,淨值則為新台幣94,410,856元,每股淨值為新台幣14,155元。合計公司淨值較期初股東權益增加新台幣6,258,956元,相當於增值7.1%。
“理性的人總是錯過了派對的高潮”,這或許可以為富同投資2014年的表現做個註解。去年也是富同投資成立五年來,表現第一次落後於大盤。其實,戰勝市場的平均水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實務上,長期跟上市場的平均水平就已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光是稅負與手續費這兩項大盤指數不需負擔,而法人卻省不掉的成本,就可以影響兩者1~5%,甚或更高的差異。
回顧2014年的台股市場,上半年市場炒作的是最投機、最有想像空間的新藥股,似乎只要貼上新藥的標籤,股價就可漫無邊際地無限上漲。很多新藥股即便是虧損連連,但是漲幅卻是100% 起跳。下半年在蘋果最新手機問世的旋風下,相關供應鏈及物聯網的科技股雨露均霑,也紛紛拉出50%以上的驚人漲幅。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投資人紛紛不落人後,證券劃撥帳戶餘額一路飆上1.5兆元,接連數月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顯示散戶不斷籌備銀彈,加碼股市。
不過,就像從去年底至今年各季給各位合夥人的季報所指出的,上市台股的市值目前已來到史無前例的高點,約達27兆元,去年封關日的指數也創下了25年新高。因此,迄今為止,我們謹慎的態度看起來還是必要的。也許我們太過小心,但是我寧願接受因為過度保守而招致的惩罰,也不願意因為相信本夢比這種投資思維而導致的錯誤結果。前者的惩罰是表現落後大盤,後者的錯誤將為我們的資本造成永久性的損失。
在產業結構面,許多大型製造業在中國低廉勞力的紅利已漸耗盡,大都出現毛利率、營業利益率逐步走跌,但利息、匯兌占純益比率卻節節高升的反差現象,這顯示台灣製造業本業微利化的困境和企業利用財務操作美化帳面的風險。另外,企業儲蓄近年持續攀升,表示企業並未將營業盈餘用來增加投資,進行產業升級。這也將是台灣企業未來中長期發展的警訊。
在租稅結構面,2014年通過的稅改法案,不僅最高所得稅率從40%上升到45%,兩稅合一的可扣抵稅額比率減半,加上之前實施的股利扣取2%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幾乎都是衝著股市投資人而來。相較於外資採分離課稅,最高稅率20%,租稅負擔相差一倍多。因此,有越來越多有錢人不是想辦法化身成外資,就是將錢搬到香港,享受股利百分之百免稅的優惠。
整體而言,台灣去年至今的經濟發展算是處於相對樂觀的格局。一來是美國經濟復甦,促使外銷訂單迭創新高,二來是原油價格走跌,對於能源大量仰賴進口的台灣也是正面因素。然而,對於股市而言,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或許不是經濟增長本身,而是利率的消長。
對於經濟增長與股市的關係,巴菲特曾以美國1964-1998年這34年的股市表現為例子做出了精辟的解釋。他把美國股市的這34年分為前17年與後17年。在前17年間,美國經濟高速增長,但利率水平則不斷上升,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從1964年底的4.20%一路上升到1981年底的13.65%。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道瓊斯指數幾乎在原地踏步。後17年,在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壓制下,美國經濟陷入不振,同時名目利率快速下降,到1998年底,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降到了5.09%,但後17年中,美國道瓊斯股票指數從875點大漲到9181點,漲幅達10倍。
巴菲特的解釋,並不表示實體經濟的增長與股市存在著負相關,而是說明了決定股市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名目利率如何變化。他認為,一個地區的股票在短期內的走勢,取決於包含實體經濟等的多重因素,但長期的走勢,則很大程度取決於金融市場的名目利率高低。當名目利率低時,股票指數就會上漲;當名目利率高時,股票指數要往上漲是不容易的。
展望新的一年,可以預見未來市場的匯率、利率及油價的波動都將更為劇烈,對於投資來說,面對這樣的環境既是挑戰,卻也充滿機會。不過,與其猜測升息時間點或擔心總體經濟問題,我們更在意的還是投資標的真實價值。
截至去年底,富同投資組合共計20檔個股,均是上市櫃體質良好的公司。我們選擇股票的標準,如同各位股東選擇富同一樣,只有當負責團隊為人誠信正直、具備所處產業經營智慧、且對工作充滿熱情活力,我們才會成為這些企業的合夥人。這樣一來,也才能讓好的資本被好的管理人使用,進而產生好的循環。
最後,衷心期盼各位股東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平常心來看待您手中富同的持股,也希望自己能為所有的股東分憂解勞、創造財富,以不辜負大家對富同投資之期望。